唷呵!你万万想不到的是...鸳鸯最早是用来比喻兄弟的而并非夫妻
2022-12-10 18:57:45 作者:火星人
相信如果一对有情人感情好得让人羡慕时,总会被旁人说“只羡鸳鸯不羡仙”,无非就是羡慕能像鸳鸯一样,始终如一白头偕老,所以鸳鸯的形象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,都是爱情意义的象征,但其实你万万想不到的是,鸳鸯最早是用来比喻兄弟的而并非夫妻,最终是怎么转变为今天的含义呢?
你肯定想不到的是,我国古代最早将鸳鸯不离不弃之情,比作兄弟间的手足情,而南朝梁萧统编著《文选》中《苏子卿诗四首》的第一首写道:“骨肉绿枝叶,结交亦相因。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。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。昔为鸳和鸯,今为参与辰……”是指兄弟之间赠别的诗。
这首诗意为:“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,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。四海之内都是兄弟,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。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兄弟,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。从前亲近得如鸳鸯,现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与居于东方的商星彼此出没不相逢……”由此,这首诗写的是兄弟赠别,诗中的“鸳鸯”指兄弟。
《苏子卿诗四首》的第一首,有“昔为鸳和鸯,今为参与辰”的诗句,而从诗中“骨肉缘枝叶”、“况我连枝树”等句看,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。晋人郑丰有《答陆士龙诗》四首,第一首《鸳鸯》的序文说:“鸳鸯,美贤也,有贤者二人,双飞东岳。”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、陆远兄弟的。三国时魏人嵇康的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中,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。再上溯到《诗经·小雅》,其中“鸳鸯于飞”的句子,也不是比喻夫妇的。
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”唐朝诗人卢照邻在《长安古意》中把一对情侣的情切切意绵绵刻画得淋漓尽致。据1980年版的《辞海》,以“鸳鸯”比夫妇,即始于卢照邻的诗。从此,“鸳鸯”成为相亲相爱、白头偕老的表率,成了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,成了美满夫妻的代名词了。
也有人认为“鸳鸯”二字实为“阴阳”二字谐音转化而来,取此鸟“止则相偶,飞则相双”的习性。自古以来,在“鸳侣”、“鸳鸯枕”、“鸳鸯剑”等词语中,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,“鸳鸯戏水”更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年画题材。
推荐阅读更多相关文章: 兄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