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乐死过山车真实死亡记录 有没有幸存者如果中途不想死了怎么办
相信“安乐死”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吧,但传统的安乐死无非就是药物注射,而由立陶宛的设计系博士朱里昂纳斯·乌邦纳斯提出的“安乐死过山车”概念无疑让很多人很感兴趣,如果真的可以让病人在死前感受到旋风般的快乐而不是痛苦,那么患者家属一定也都会鼎力支持的吧?
而设计者乌邦纳斯因为曾在一家游乐园工作过,那里的过山车给予了他无限的灵感,而他设想的“安乐死过山车”,他自己更愿意称其为“理想的安乐死机器”、“优雅欢乐的人道致命飞车”,因为这可以让病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快乐地有尊严地死去,其实前前后后也就短短三分钟的事。
而这种看起来就要费工很久的超大型“医疗设施”目前为止还是乌邦纳斯的美好设想而已,毕竟世界上允许选择安乐死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屈指可数,但在乌邦纳斯看来,只要安乐死一直被允许,他的设想就迟早有一天能成功,因为无非是在安乐死的基础上多了一种选择。
而他在安乐死过山车的设计中同时运用到物理学和生物学,安乐死过山车的高度在487米,然后从高空中猛地俯冲而下,如此重复7个来回,大脑就会在这种环境中开始出现缺氧的症状停止工作,而过山车的垂直立环会制造出足够的离心力,使血液往下冲,而不是涌向你的大脑,其实这样只要折腾一两个来回,基本上上去的人必死,但为了保险起见他加到了7个回环。但从工程学上来考虑,其实这个过山车包含了多余的回环,对于施工方来说其实就是资源浪费了。
而在行车的3分钟过程中,有两分钟是过山车通往最高点的时间,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可以很好地在脑中闪过自己的一生,然后再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安乐死:因为当地面的参照物在变得越来越小的过程中,人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想象接下来一连串的致命下坠。当然这是考验人们决心的时刻,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,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而到了最高点时,他们就要做出选择,是放弃继续活下去,还是按下按钮直面死亡。
设计师乌邦纳斯认为,如果你足够幸运,在第一次下坠的时候承受住了这种引力,可渐渐地你的视线会变得模糊,感觉周围一切都变成了灰色,视野会越来越窄,最后你的听觉视觉都会完全丧失。这种体验由于伴随迷失、焦虑、困惑和快感,届时你将会无法动弹,好像困在迷宫里或漂浮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境中,物我两忘。
虽然乘搭“安乐死过山车”的人理论上来看必死无疑,但乌邦纳斯承认不完全排除有人能幸运地活下来,那就是---四肢瘫痪的病人。因为这类病人的四肢末端缺乏力量,不能聚集血液,大脑就不一定会缺氧。乌邦纳斯还展出了比例为1:500的“安乐死过山车”模型,一个参观了模型的航空工程师说,如果乘客穿上了飞行员的反重力航空服,这次体验就会成为一场极度惊心动魄的“伪死亡之旅”,如果不能应用到医学中,也可以运用到游乐场的虚拟体验项目中。